劉沛清,男,1960年12月30日出生,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共黨員。1982年獲學士學位,1989年獲碩士學位,1995年在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流體力學研究所工作;2000年至今,任教育部流體力學實驗室責任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2003年至今,任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現為“空氣動力學”北京市精品課負責人,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
2000年獲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2003年獲全國國防系統百名優(yōu)秀博士、碩士先進工作者稱號,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承擔教學任務:博士生課程“近代流體力學”;碩士生課程“湍流模型與射流理論”和“水動力學理論”;本科生課程“空氣動力學”。
長期從事空氣動力學、水動力學實驗和數值模擬工作。近年來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國防預研和國防基礎等課題,利用理論、實驗和數值模擬等多種手段對工程中的一些復雜流動(旋渦分離與控制,高速層流控制技術等)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解決了一系列氣動設計難題。
近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現代飛機旋渦分離及其控制技術
現代戰(zhàn)斗機大迎角下鴨翼渦與主翼渦干擾機理、間接渦控制技術、旋渦破裂與控制、零質量射流控制技術等;大型飛機增升裝置氣動設計技術、翼梢裝置氣動設計技術與翼梢渦控制等;微小型飛行器氣動布局、低Re數流動與控制技術。
2、高速層流控制技術
現代大型飛機機翼高速層流邊界層轉捩機理與數值模擬技術、延遲轉捩的方法與控制技術、零質量射控制技術、減阻技術等。
3、現代高效輕質螺旋槳設計與優(yōu)化技術
高效輕質螺旋槳設計與優(yōu)化、螺旋槳防冰技術、螺旋槳降噪技術、低Re數高升力翼型設計、臨近空間低動態(tài)飛行器的螺旋槳推進系統綜合設計、大型軸流風機設計、風力機風輪槳葉氣動設計等。
為多架飛機設計的螺旋槳,運行狀況良好,得到使用單位的肯定和好評;發(fā)展了臨近空間低動態(tài)飛行器的大跨飛高高效輕質螺旋槳設計技術;負責研制的國電公司大同二電廠空冷風島的大型軸流低噪聲風機系統運行良好,并獲得2008年中國電力系統的“科技進步三等獎”;負責完成多個大型風洞軸流風機系統的研制。
4、大型飛機起降氣動特性、地面效應機理和水上迫降性能
大型飛機起飛著陸過程中的動態(tài)氣動特性、地面效應空氣動力學機理及地面效應對起飛著陸性能的影響、大型飛機水面迫降與沖擊性能、水面波浪對迫降性能的影響等。
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被SCI、EI收錄多篇,出版著作5部,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
近期代表作如下:
[1] 劉沛清. 自由紊動射流理論[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8.
[2] 劉沛清. 空氣螺旋槳理論以其應用[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6.
[3] Liu PQ, Li AH. Model discussion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propagation within lining slab joints in stilling basins[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2007, 133(6): 618-624.
[4] Liu PQ, Wen RY, Zhang GW. Effects of canard sweep and canard-spanwise blowing magnitude on lift increment[J]. Journal of Aircraft, 2006, 43(5): 1369-1371.
[5] Liu PQ.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depth of scour pit caused by overflow water jets[J].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2005, 43(6): 696-702.
[6] Ma BF, Liu PQ, Wei Y. Effects of wing and canard sweep on lift enhancement of canard configurations[J]. JOURNAL OF AIRCRAFT, 2004, 41(6): 1521-1523.
|